2024-04-24 18:03
人工智能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,大幅提升了媒体内容生产效能,给传媒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,人民网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报道及业务流程中,努力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,培育壮大媒体新质生产力。
技术赋能新闻报道,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
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,传播技术迅速进化并重塑人们的交流方式,重构信息传播模式。近年来,媒体的“人工智能+”不断加速,AI(人工智能)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,大幅提升内容生产效能,给传媒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主流媒体积极迎接人工智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,打造媒体融合发展新格局。人民网作为“网上的人民日报”,是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排头兵,也是主流媒体布局AI发展的典型代表。在今年全国两会报道中,诸多前沿技术应用、产品业态集中亮相,AIGC(人工智能生产新闻)成为媒体融合的重要方式。人民网运用AI技术,精心策划创意产品,变革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要素,进一步推动媒体智能化转型,发展媒体新质生产力,激发媒体融合新动能。
AIGC变革生产方式,打破媒介边界生成式人工智能革新了媒体生产方式和传播手段,不同类型的文本、图片、视频得以互相转换,文生图片、文生视频等产品进入应用阶段,打破媒介形态边界,丰富报道形态,提升了传播效能。比如,全国两会期间,人民网结合AI动效生成技术,梳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、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中网民关注度高的关键词及数据,制作推出两组动态海报,直观生动展现两会热点。《原来你是这样的人大代表》系列视频结合当下流行的AI变身视频形式,向观众介绍人大代表及其议案,借助AI虚实结合的技术,采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独特视角,讲述“人大代表来自人民”“民有所呼我有所应”的责任担当。《绘说现代化》两会特别版,通过AI动画技术加持,展现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活力,展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阔图景,阅读量超百万。动态场景建模视频《筑梦现代化
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未来图景》,利用实时渲染技术和3D构建技术,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24年主要工作任务和中国式现代化未来图景进行设计建模,将抽象的报告内容可视化、场景化。自主可控的智媒AI平台,创新信息交互模式,也重构着媒体与用户之间的连接。人民网推出“知政·人民网AI智能问答助手”(以下简称“知政”),并同步上线移动端应用。作为一款深度结合全国两会内容的智能问答产品,“知政”搭载AI创新技术,提供两会知识一站式“智库”,针对用户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,为网民提供关于全国两会全方位、精准化、定制化的互动式信息服务。产品基于海量的两会信息不断进行深度学习,提供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等权威学习资料,更好地回答广大网民关切的两会实时热点,成为广大用户的学习好伙伴。
AIGC优化生产要素,推动降本增效“多语种数字人播报”的应用,促进了传媒新质生产力要素的不断优化,为新闻生产进一步降本增效。2024年两会期间,人民网以记者真人为原型,借助AI生图、AI唇形和表情驱动、AI音色优化等,推出“AI数字主播”,覆盖中文、蒙古文、藏文、维吾尔文、哈萨克文、朝鲜文、英文、西文等8种语言,有力地提高了两会报道效率、扩大了中外受众覆盖面。相较于去年两会同类短视频的制作,同样的出镜主持人、同样的视频时长,制作周期和人员投入大幅降低。传统的摄制流程如同“串联”方式,从策划、化妆、灯光、置景、拍摄、后期制作到发布,各个环节一环接着一环,紧密相连。这种工作流程的弊端是:某环节一旦出现延误或问题,则可能导致其他环节的停滞,进而影响整体进度。而数字人播报工作流程,则像“并联”方式。录音、翻译、剪辑、数字人驱动等环节,不受场地和设备制约,可以多人同时进行。这种并行推进的工作方式,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,缩短制作周期;同时还可节省设备租赁等费用,降本增效显著。两会后,有关部门可继续用好数字人播报,衍生出更多服务于少数民族地区的融媒体产品,把党的政策和声音第一时间传播得更广。AI工具也大幅提升了视频编辑的工作效率。比如,《筑梦现代化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未来图景》这一2分钟视频,如果采用原先的离线渲染技术,一次至少需要20小时;2024年两会报道采用最新的实时渲染技术,仅需4分钟即可完成,极大地缩短了创意视频的制作时间。技术创新也运用于外宣工作,带来更加高效能的国际传播生产力。今年两会,人民网《两会解说家》采用外语记者出镜和AI主播播报相互交替的方式,穿插上会记者与后方联动,在保持对大会解读权威、及时等特点的同时,带给读者更加新鲜的感受。英文外宣创新栏目“AI说财经(AI
Vibes)”,就海外关注的中国经济热点话题,对财经新闻快讯和人民日报相关经济评论进行外文转化,节奏快、信息量大、可视化强。
推动自主技术研发,释放新质生产力媒体推进关键自主的AI技术研发,革新生产工具,深度赋能新闻采集、制作、生产、分发等业务流程。例如,人民AI工具箱,集纳了写易智能创作引擎、人民审校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检测工具AIGC-X、人民网海报编辑器等多种人民网自主研发的AI工具,助力新闻内容生产。其中,“写易”智能创作引擎,拥有优质写作素材库、知识库,包含席大大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、人民日报写作素材库等优质内容。相较于其他大模型,“写易”训练之初就能充分运用符合我国主流价值观的数据集和语料库,内容涵盖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、生态、党建、国防、外交等重点领域,保障生成内容安全,着重为公务人员、事业单位、国有企业提供优质、持续迭代的智能创作服务。如今,“写易”已应用于人民网两会报道中,成为新闻采编的一大利器。与此同时,AI应用在新闻播报中也是一柄双刃剑。譬如,新的数字人播报摄制流程突出多人多环节的并行推进。新的摄制流程,对时效性强、成系列的项目尤其具有优势。但同时,数字人播报应用如果被滥用,也会导致大众的审美疲劳。因此,在新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不能追求过度炫技,需规范数字人播报在媒体的应用范围。其次,生成式AI的安全问题值得重视。媒体人应坚守新闻伦理,严格把控由AI参与生成的内容质量,提防生成式内容存在的事实谬误、偏见歧视等问题。就媒体而言,还需构建统一的技术平台和工作机制,推动AI技术自主研发,促进技术、数据、业务等互融互通,加强算力和大模型建设,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新型生产关系,催化融合质变,从而打造具有强大影响力、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。
本文来源于:全中看传媒,原文刊发于《新闻战线》2024年4月(上)作者:
作者李鉴系人民网全媒体制作二部主任,彭琪月系人民网研究院研究员